疫苗佐剂(Vaccine Adjuvant),又称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或免疫增强剂(Immune Potentiator),是一类通过非抗原依赖性机制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强度的功能性物质。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抗原本身的免疫原性限制,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优化抗原递送效率及调控免疫细胞活化路径,实现疫苗效力的数量级提升。根据WHO统计,近十年获批的新型疫苗中,超过70%依赖佐剂技术突破,佐剂已成为现代疫苗学的“第二引擎”。
疫苗佐剂四大化学成分分类
_ |
铝盐佐剂 |
蛋白类佐剂 |
核酸类佐剂 |
脂类佐剂 |
代表成分 |
磷酸铝、氢氧化铝 |
细菌毒素(霍乱毒素CT)、细胞因子(IL-12、GM-CSF) |
CpG寡核苷酸(TLR9激动剂)、Poly I:C(TLR3激动剂) |
MF59(水包油)、AS03(含角鲨烯) |
机制 |
与抗原结合形成沉积库,缓慢释放以延长免疫刺激 |
直接激活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增强抗原呈递效率 |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激活先天免疫,强效诱导Th1/CTL反应 |
保护抗原降解,增强淋巴结递送效率 |
应用 |
传统疫苗(如百白破、乙肝疫苗) |
癌症治疗疫苗、黏膜疫苗(如鼻喷流感疫苗) |
肿瘤免疫治疗(如HPV疫苗增效)、RNA病毒疫苗 |
流感疫苗(如Novavax)、HPV疫苗(如Cervarix) |
优势 |
成本低、安全性验证充分 |
可精准调控免疫应答类型 |
响应快速、适配基因疫苗 |
可兼容多种抗原类型 |
局限 |
主要激活Th2应答,对细胞免疫较弱;可能引发局部红肿 |
需严格控制毒性 |
过度激活免疫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 |
生产工艺复杂 |
为什么90%的科研团队需要升级佐剂?
传统佐剂的三大“致命伤”
● 矿物油残留:引发注射部位肉芽肿,干扰实验结果
● 免疫过度激活:导致动物发热、食欲下降,模型死亡率上升
● 抗体质量不稳定:IgG亚型偏移,中和活性不达标
动物模型的特殊性被忽视
● 兔与鼠的免疫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如TLR受体分布、细胞因子响应)
● 通用型佐剂难以兼顾抗体效价与动物福利的平衡
为什么选择普健生物?
安全革新,告别传统副作用
● 无痛免疫:
水性配方(pH中性,无矿物油/蛋白残留)
零炎症:杜绝肉芽肿、注射部位坏死(对比弗氏佐剂)
无免疫原性:不含蛋白质成分,避免抗佐剂抗体干扰
高效省时,实验成本直降
● 快速免疫周期:
21天极速方案:3次免疫(第0/7/14天),21天即可测滴度
● 抗原用量减半:
兔:蛋白抗原首剂仅需180-220μg,后续80-120μg
鼠:蛋白抗原每剂40-60μg,偶联多肽80-120μg
广谱验证,数据硬核背书
(普健生物2023年测试数据)
● 大规模实证:
兔:1972只新西兰白兔测试,覆盖重组蛋白(83%)、多肽(16%)、VLP/小分子(1%)
鼠:1704只BALB/c小鼠验证,涵盖重组蛋白(60%)、多肽(35%)、小分子(5%)
● 成功案例:
开发超1300种高质量抗体(WB/IHC/ELISA/中和试验)
灵活适配,操作极简
● 即混即用:
免乳化:抗原与佐剂混合后直接注射(兔400μL/鼠150μL)
多注射方式:皮下/腹腔/肌肉注射自由选(兔推荐小腿肌注,鼠推荐背颈皮下+腹腔联用)
超稳储存:4-8℃冷藏2年,避免冷冻风险
● 技术验证:血清滴度统计数据(新西兰白兔模型)
Figure 1 兔用 RTiterFast水性佐剂
● 技术验证:血清滴度统计数据(BALB/c 小鼠模型)
Figure 2 鼠用TiterFast水性佐剂
产品列表
货号 |
品名 |
规格 |
ATO00071 |
RTiterFast佐剂(兔用快速佐剂) |
2ml |
ATO00071 |
RTiterFast佐剂(兔用快速佐剂) |
5ml |
ATO00072 |
MTiterFast佐剂(鼠用快速佐剂) |
2ml |
ATO00072 |
MTiterFast佐剂(鼠用快速佐剂) |
5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