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下载 / 知识百科

知识百科

  •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方式及其注意要点
    在很多实验过程中我们都需要用到稳定细胞系,只是因为其构建时间长、构建成功率低,使得大家放弃这个方法。构建稳定细胞株往往耗时半年以上,别人的实验都收尾了,而这边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可以说,其中耗费的精力足够写一篇血泪史了。more
  • 盘点纳米抗体的结构及其应用领域
    纳米抗体(Nanobody,Nb)也被称为单域抗体,是一种源自于驼类动物以及鲨鱼体内的一种特殊抗体,它具备良好的特异性,于1989年在骆驼血清中被偶然发现。more
  • 盘点细胞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类型
    我们知道,细胞无论是在传代、冻存还是复苏等步骤都是离不开培养基的,而培养基作为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中常见的试剂,也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的各个领域。就培养基来说,其中包含这大量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有效促进细胞成长,更是在其分裂、代谢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more
  • 如何做好细胞培养工作?普健生物告诉您
    所谓的细胞培养,指的是通过体外培养技术实现细胞分裂等生理状态的过程。即在无菌条件下,从机体中提取细胞,并让其在模拟体内环境下继续生存、生长且繁殖的过程。more
  • 纳米抗体在肿瘤、病毒感染、抗生素、解毒剂的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抗体(nanobody, Nb)优越的特性也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应用价值,其高稳定性或可使其在医学和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more
  • 兔单克隆抗体在横纹肌溶解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潜在应用
    肌红蛋白(Mb)是一种微小的单体蛋白,其重量仅为17.8kDa,主要在脊椎动物的心脏和骨骼肌中表达。它具有结合、储存和运输氧到线粒体的关键作用。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心肌中,每克组织湿重中的Mb含量大约为2.5mg,而在骨骼肌中这个数值约为4.0mg。Mb由珠蛋白(α-珠蛋白链和β-珠蛋白链)和血红素基团共同组成,它通常存在于脊椎动物的横纹肌和心肌中。然而,如果大量的Mb出现more
  •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体的原理及其具体过程
    杂交瘤技术也叫做单克隆抗体技术,它是一种在细胞融合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抗体制备技术。杂交瘤细胞技术通过将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动物脾细胞相融合,从而形成能够无限增殖且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more
  • 什么是双特异性抗体?它和传统单抗有哪些区别?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通过基因手段制备而出的抗体,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抗体的作用效果,更是能降低相应的制备成本,可以说是抗体制备的里程碑产品。more
  • 兔单克隆抗体作为高灵敏度检测工具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萨摩矮病毒(Satsumadwarfvirus,SDV)自1952年被初次描绘为植物移转病症(Yamada&Sawamura,1952)后,其存在可回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日本的静冈县,它一直被视为一种神秘的疾病。直到1962年,人们才发现了这种病毒的实体——直径在26-28nm之间的二十面体病毒颗粒(Saito&Hibino,1962)。更令人惊奇的是,more
  • 细胞是如何决策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
    细胞凋亡和坏死被认为是细胞死亡的概念和形态上不同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然而,这两种类型的死亡可以在暴露于相同刺激的细胞或组织培养中同时发生。通常,相同的初始损伤的强度决定了细胞凋亡或坏死的发生率。这表明,虽然一些早期事件可能是两种类型的细胞死亡的共同点,但可能需要下游控制器来引导细胞有组织地执行细胞凋亡。为了研究ATP在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Jurkat细胞(一种淋巴more